世界视讯!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的知识框架_货币实质上是一种让我们彼此纠缠的量子现象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7-04 08:13:27

hello大家好,我是城乡经济网小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的知识框架,货币实质上是一种让我们彼此纠缠的量子现象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经济学?


(资料图)

从现实的角度看,经济学无时无刻不在围着货币转。万事万物都是用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来表达的。一个国家的状况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国家的产出,也就是 GDP(国内生产总值)这一衡量指标。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取决于他能赚多少钱。

但如果你翻开经济学教科书,会发现很多书对经济学的定义都沿用了英国经济学家莱昂内尔·罗宾斯的定义: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各种目的与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手段之间关系的人类行为的科学。”

例如,格里高利·曼昆在其广为流传的《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科学”。或者,有时候也会换一种说法,“经济学就是研究稀缺性的科学”。

而如果你进一步翻看这些教科书,你会发现经济学家常常对货币往往不作深究。货币被当作一个度量标准,但是除了与基本的货币流通相关的章节,货币并不算一个重要的话题。

似乎相比大多数人,经济学家反而很少想到货币:根据英格兰银行前行长默文·金的观察,“在许多经济学家的言谈中,‘货币’这个词几乎不怎么出现”。

经济学教科书就像物理教科书一样,在方程式中处处用到时间,但是对时间是什么避而不谈。

但经济学就是围着货币转的,这是众所周知的。

那么来看一个令人心潮澎湃的新定义:

经济学就是研究货币相关的交易的学科。

无论你是否相信,从货币交易的角度出发来定义经济学,这其实是一种相当激进的论述。首先,它引出了一个相关联的问题:什么是货币?

就这个问题而言,普遍接受的答案源自保罗·萨缪尔森那本被奉为“圣经”一般的教科书《经济学》,他在书中提出,货币是“能够被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

看起来这似乎很好地诠释了我们在经济环境中如何使用货币,但是有一个问题,它没有告诉我们货币如何获得了交换媒介这一特殊地位;并且它还暗含了货币唯一的作用就是作为一种被动的交换媒介。因此可以把经济看作一个巨大的以物易物的系统,货币在其中犹如一层面纱,遮蔽了真正重要的东西。货币这种令人激动,甚至让人气恼的特性,千百年来让无数的使用者为之着迷,但货币却根本未在这一段历史中登场。

在《量子货币:量子理论如何变革传统经济学》的作者戴维·欧瑞尔(David Orrell)看来,这些教科书——以及整个正统经济学——给出的定义未免有失偏颇。

因此,他在书提出了一种新的经济学,将重点放在货币以及“多少”的问题上,这一简单调整在经济学中的意义将不亚于物理学中的量子革命。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都在呼吁经济学变革,尤其是自 2007—2008 年的金融危机以来。

在过去的 150 年,主流经济学(又名新古典经济学)墨守着各种与现实背道而驰的假说。比如,有一种非常可笑的观点,认为经济是一台能自稳的机器,可以让效用最大化。它甚至都不满足自己主张的基于稀缺性的定义:当社会中的贫富差距和环境恶化达到巅峰时,主流经济学却对如何公平分配资源及如何面对自然极限毫无建设性意见。

虽然人们对变革的呼声很高,但是对变革的确切本质却认识不清。批评家一致认可经济学的根基已经腐朽,但是对于应该用什么来取而代之却持不同看法。

很多人都认为该领域需要加入多样性。大多数人也同意,强调经济增长服务于自身需要考虑环境限制和公平分配,找到平衡点。也有很多人指出,经济模型需要引入类似复杂理论等其他领域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说明其在金融领域的作用。而理性经济人这一概念——也就是传统模型的核心——应该用更为现实的假设来替代。

但是,有没有可能进一步深挖经济学的问题?有没有可能是传统的方法碰了壁,需要彻底推翻重建该领域呢?有没有可能从本体论的层面——也就是我们如何思考、讨论经济——对问题进行剖析?

戴维·欧瑞尔认为,我们需要重新开始,考虑经济最本质的特征——涉及货币的交易。不要把货币仅仅当成一种度量标准,或是一种被动的交换媒介,货币其实具有一些特殊、矛盾、确实堪称神奇的特性,正是这些造就了整个经济。

我们不再把人当成是理性的、像电脑一样的智能体,而是相信并接受人们的确会展示出复杂、多面的行为。

我们不再把经济看作会优化效用的机器,而是要证明最好的方法是把它看作一个复杂、互联的系统,新涌现的特征反映的正是其矛盾的根本所在。

这些都会始于对“多少”这个简单的词组含义的分析,也就是拉丁语中的“量子”。

“量子”这个词由来已久,100 多年前我们用它来描述另一种交易——亚原子粒子的能量交换。最终它颠覆了之前对宇宙提出的最根本的假说,让我们看到,宇宙不是一成不变的机器,而是更为复杂、更加纠缠、更有生命力的存在。

20 世纪初,被普遍认为是正统的经典物理学或牛顿物理学往往是基于这样的观点:物质是由单个的原子互相碰撞组成的,这些粒子的动量可以用确定的法则来解释或预测。

量子物理揭示出,诸如位置和动量这样的量基本是不确定的,测量的过程影响了物体的动态,因此得出的测量值也只是接近实际值而已。

一些理论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结果取决于测量者所做的选择,这些学说颠覆了原来的决定论。

可能有人觉得量子原理和方法只适用于亚原子这个领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毫不相干。但是近几年,很多社会科学家从心理学到商界等各个领域,纷纷把量子力学的观点引入自己的领域。

量子力学最直接的应用领域是在技术性很强的金融数学领域。研究人员发现,金融有一些特性最好用量子相关的方法来建模。与通常的统计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有一些计算优势,并改变了我们对金融体系的思考方式:从带有一定随机性的机械系统,变为一个充斥着各种重叠的可能性的世界,对这个系统来说,不确定性是它的固有特征,而非新增的特征。

时至今日,虽然量子力学的多数应用集中在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但这些发现其实也跟经济学密切相关。比如,人跟货币打交道时往往表现得不是那么理性——可能用经典逻辑无法说通,但是用量子逻辑来解释却可以简单明了,因为后者考虑到了背景的影响和互斥观念(认知失调的起因)之间的冲突等。

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假定,人们的表现就像牛顿世界中相互独立的粒子一样,但其实不然,我们更像在跳着量子集体舞,彼此紧密纠缠、密切互动。

量子的很多行为并非像我们学到的那样诡异和反常,实际上它很像日常行为。我们与亚原子领域的共同之处比自己所想的要多。

货币自身具备量子的二元本质特征。货币是一种把数字的特性与所拥有事物的特性相结合的方式。数字和事物的不同就像量子力学中波和粒子的差异一样,这让货币有了独一无二的特征。在交易中使用货币就是在赋予模糊、不确定的价值概念一个数字(价格)。因此它就像是量子物理中的测量过程,为粒子同样不确定的特性分配了一个数值。

创造货币的行为跟凭空创造亚原子粒子也十分相似,表征之一就是在货币中编入的信息就如同一种量子纠缠装置,因为它的产生包括两个方面——债务和贷款。货币的使用也让人们彼此纠缠,与整个系统纠缠,每一个负债的人都对此深有感触。

虽然量子金融和量子社会科学各自是在不同的领域独立发展的,用于不同的目的,但当两者结合时,得到的结果也就是我所说的量子经济学——它之于新古典经济学就如同量子物理学之于经典物理学。

物理学家默里·盖尔·曼(Murray Gell-Mann)1994 年在其著作《夸克与美洲豹》(The Quark and the Jaguar)中用了整整一个章节来描述“量子力学和傻话”(Quantum Mechanics and Flapdoodle)。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在 1970 年写道:“经济学家和退休的工程师试图强行把物理学概念和经济学概念进行类比,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了……当一位经济学家在社会中引用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时,最好视之为一种修辞手法或在说俏皮话罢了,而不要真的看成量子力学关系的有效应用。”(不过这番话并没有影响他后来写的一篇名为“经济学的量子理论模型”的论文)

可以理解,把概念和公式按字面意思从量子力学照搬到经济学很容易引起物理学的反感。更不能不负责任地说“经济学可以轻而易举地由物理学变换而来”。

但是,比喻是我们的思维过程中所固有的,新古典经济学很长时间以来都充斥着维多利亚时期的力学领域中的比喻——比如,其中一位奠基人维尔弗雷多·帕累托曾说,“纯粹的经济学其实有点儿像力学”——所以应该扩充一下我们的心智工具库了。

作者认为,理解量子物理有助于理解经济学,且反之亦然:理解货币在经济中是如何起作用的,似乎让量子物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

比如,有这样一种理念,一个粒子的位置是通过基于概率的“波动函数”描述的,“波动函数”只有在观察者进行测量时才会“坍塌”成一个独一无二的值。这听起来抽象极了,直到你意识到,这其实就像一栋房屋,其价格是不确定的,一直到它有了买家,才会“坍塌”成一个确定的值。

又比如,量子粒子的运动总是跳跃式的,而非连续的这一观点,如果可以换个情境理解,例如,人在商店用信用卡买东西,钱一次就花出去了,而不是像稳定的水流一样一点点流干,这样一类比,前者听起来也就不那么神秘和反常了。

还有一种说法,为了摆脱社会强加于我们身上的机械化的世界观,我们需要让自己了解量子物理的奥秘,它可以提供一种完全不同的视野。

但我们不必非要去读一个量子物理领域的博士学位或者去研究粒子加速器才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只需要更加仔细地研究一下货币。当我们把量子物理同物体如何存在、移动等日常认识相比较时,可能完全讲不通,但是当我们把它跟货币交易做比较时,似乎十分合理。因此借助货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量子世界(而且也许货币真的能让地球围着它转呢)。

可以这样解读,货币体系是我们设计制造一个物理类量子系统的最佳尝试;还可以这样解读,货币嵌在一个更大、更复杂、纠缠更严重的社会量子系统中。

在物理学中采用量子的方法,并不是出于深奥的哲学原因,而是很务实的,因为要用数学化的方式描述物理现实,就要用到量子。类似地,从一个务实的角度,更为紧迫的问题不是如何解读量子观点,而是如何把它们用于经济学。

最后,人们反对经济学不应当只是围绕货币和金融,这是情有可原的,它也应该涉及生活质量、社会公正、权力、环境等,其中没有一个话题是可以用货币化的描述轻易说清的。如果量子经济学不处理这些问题,那它跟现有的新古典学派的方法相比又好在哪里呢?毕竟新古典学派还声称自己是关心幸福的。

但必须指出,认识到货币的重要性会影响我们如何看待这些事情,而且出人意料的是,限制经济学的领地也可以让它更加有用、更有意义。

“多少”这个概念——也就是量化价值这一概念,或者说为世界赋值——触碰了经济学真正的核心,也就是货币交易。因循这一脉络会让我们看到很多处理重大经济问题的新方法,包括不平等、金融稳定及环境危机,也让我们可以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待经济活力和能量的源头。

量子经济学不会预测说经济是高效、公平和稳定的,但它会揭示出(前提是它与之自然契合)经济是有创造力的,虽然有点儿不公平、不稳定——很像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世界。

本文摘编自《量子货币:量子理论如何变革传统经济学》前言。

推荐阅读

《量子货币:量子理论如何变革传统经济学》

【加】戴维·欧瑞尔

中信出版集团

2020年12月

金融危机过去十年后,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经济学已经失败,需要从头再来。戴维•欧瑞尔认为,它一直在试图解决错误的问题。经济学把自己看作研究稀缺性的科学。相反,它应该是关于货币的科学(货币在主流经济学理论中所起的作用小得惊人),货币自身具备量子的二元本质特征。

正如物理学家通过研究亚原子粒子的能量交换来了解物质一样,经济学也应该首先分析货币交易的本质。因此,量子经济学始于对“多少”——也就是拉丁语中的“量子”——这个简单的词组含义的分析。从量子物理学到货币的二元性,通过量子金融和量子认知等新兴领域,这本书深刻揭示了量子经济学之于新古典经济学,就如同量子物理学之于经典物理学,是改变我们传统认知的一个真正的转折点。

本书结合量子理论,阐述了货币、价值、定价、债务、风险、决策、不平等、幸福、环境、道德、模型等相关问题,构建起了关于量子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彻底颠覆我们对于经济运行的根本假设,为经济学革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戴维·欧瑞尔(David Orrell)

应用数学家、畅销书作家,曾在加拿大的阿尔伯塔大学学习数学,在牛津大学获得非线性系统预测方面的博士学位。在应用数学和复杂系统方面的工作,激发了欧瑞尔在多个领域的研究,包括天气预报、经济学以及肿瘤生物学。他在《新科学家》《世界金融》《金融时报》等全球知名杂志和报纸上发表了多个科学领域主题的文章,受到广大读者热捧,并曾出版多部应用数学和经济学畅销书。在中国出版了包括《人类货币史》《科学之美——从大爆炸到数字时代》《经济和你想的不一样》《金融方程式:数量金融的应用与未来》等图书。

本文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00-2021 by www.jiaoyu.henu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8

邮箱 : 58559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