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孤独摇滚!》之后,我心情可谓是久久不能平复啊,我觉得它被称为霸权番一点也不夸张,在我看过的番中,只有它能让我心甘情愿地回拉进度条把一个片段看上一遍又一遍,如果说看番是为了快乐的话,那它绝对是一个能让人发自内心欢笑的番。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令我下定决心,做一篇关于结束乐队的人物简评。
后藤一里(绰号小孤独,谐音为波奇酱),结束乐队吉他手,常穿一身略土气粉色运动服和校服短裙,在符合学校规定的同时(日本有些学校规定必须穿校服)又把社恐的属性展现的恰到好处。后藤一里以“吉他英雄”身份在网络平台上活跃,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
我觉得小波奇给我带来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成长”,是个人为了自己所珍视的集体做出的成长,同样也是一个逐步成长为“英雄”的过程。后藤之前因为社恐不敢与人交流,觉得现实生活中没人对她感兴趣,即使对待自己想要组乐队的梦想,也从未主动迈出那一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但在她遇到虹夏、遇到凉、组建结束乐队、听了虹夏的小天使发言时。她意识到了,现实生活中也会有人关心她,而这个节点,便是她成长的开始,她终于有了直面自己梦想的些许勇气,答应了虹夏的演出请求,会在第一次演出结束后对着虹夏和凉说出“下次演出前 我最起码会练到能跟同学打招呼的程度”,也会在回家的路上说出“我一定要克服社恐 发挥出吉他英雄的实力 为了虹夏 为了凉同学……为了纽带乐队”这样下定决心的话。
正是有了这种为了同伴,为了乐队的决心,后藤才会在第三话的打工中主动接待客人,迈向她成长的第一个阶段。
而我个人认为波奇成长的第二个阶段主要体现在第五话的考核和第八话的演出,这是一个梦想的转变,是基于第一阶段的决心的成长。
在第五话考核时,波奇有这样的内心独白“我现在依然想出名 成为风云人物 但不是我一个人 是要我们四个一起 想来想去 我还是不知道成长是什么 但我现在想继续跟她们组乐队 一起成为风云人物 也想帮助虹夏实现她真正的梦想 所以 我们绝不能在小小的考核面前止步 我不想让乐队就此解散”之后,波奇短暂的克服社恐的负面影响,并通过考核。但是,这些话真的是单纯面临着考核压力而说出来的么?很显然不是,在波奇说这些话之前,她认真的考虑了什么是乐队层面的成长,也和虹夏在自动贩卖机前进行了一次谈心,虽然她仍未想出成长是什么,但是此时的她已然做出了梦想的改变,由只为了自己出名变成了想和大家一起获得成就,这印证了她逐渐卸下社恐的壁垒,开始融入乐队,珍视乐队同伴的过程。
在第八话中,也有这样的体现,在第一首歌完毕,观众反响冷淡,成员们也丧失信心时,波奇主动带起整个乐队的节奏,让大家重新找回信心,完成了一场精彩的演出。“虽然我们的演奏和歌曲不够好 但是 我不想就这样结束”这是波奇在弹奏前的心声,两次内心独白,均有着诸如“不想结束”的字眼,可见,波奇此时已经不再是单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乐队,为了同伴,为了自己所爱着也爱着自己的集体。并且在庆功会上与虹夏的单独谈话中,波奇也表明了自己想让整个乐队成为当红乐队,并专心搞乐队的梦想。至此,波奇的第二阶段成长结束(当然,波奇的第二阶段成长也离不开广井大姐姐的帮助)
那么小独第三阶段的成长,我觉得就主要体现在最终话的表演上了。这次的成长,既是个人的成长,更是乐队层面的成长,同样是整部番中对比最明显的一次成长。
在文化祭表演中,小独遭遇了断弦和旋钮坏掉的突发事故,虽然小独的内心仍旧异常紧张,但随后却能想到用酒罐进行滑音管演奏,并在喜多之前的solo掩护下,顺利完成了这场演出,也收获了观众的欢呼声。这里的小独与第一话演出时“成熟芒果”的紧张相比,已经成长了许多。对小独来说,她能在出现事故时沉着应对找到解决方法,又能为了演出成功拿出勇气使用高难度的滑音管演奏。对整个乐队来说,她们有了默契无间的配合,有了克服困难的意志,也有了想让乐队越来越好的共同愿景。到此为止,小独的,同样也是乐队成员们的第三阶段成长——乐队层面的成长结束。
总的来看,后藤一里的成长无疑是成功的,经历了不为人知的阴暗,最后拥抱了破除阴暗的光明,当她能平静的说出“今天也要打工啊”的时候,她就已经蜕变成真正的“Guitar Hero”。
伊地知虹夏(绰号下北泽の大天使),结束乐队鼓手/队长,也是乐队队服设计者。伊地知虹夏的服饰风格给人一种青春阳光的感觉,其中红缎带(由星歌赠送,出现形态为蝴蝶结,领带,腕带等)出镜率极高。伊地知虹夏和贝斯手山田凉私交甚好,拥有神器悬浮呆毛,性格开朗乐观,善解人意。
说起虹夏,我印象最深的还要数“天使”二字,在看完第五话和第八话后,我对虹夏的印象也渐渐多出了“梦想”这一话题。
虹夏的小天使属性想必是人尽皆知的,尽管番中没有太过刻意的用大篇幅去描绘这一点,但是从一个个小片段中倒也时常体现。比较显而易见的就像第一话,在小公园中,虹夏主动找上了一直想要被人搭话组乐队的波奇,虽然虹夏也是有着自己的目的吧,但是虹夏的出现就像是一束光,让波奇黑暗了15年(大概)的人生变得明亮起来,也为结束乐队的后续发展做出了极大助力。可以说,如果当初的虹夏并没有主动找上波奇,那么也就没有孤摇的后续了。
虹夏在这方面还有所表现的同样是在第一话,三人在第一次演出前夕,波奇因为社恐不敢上台。此时虹夏对波奇说道“其实 我的意思是 即便是受人关注的高水平乐手 肯定也是在我们不知道的时候 弹了很久吉他吧”虹夏用简短的一句话,便让波奇知道了现实生活中也有人关心她、对她感兴趣,也让波奇拾起了直面梦想的勇气。也正是因为虹夏如此的温柔、善解人意,才促成了波奇的第一次成长。(如此说来,虹夏的小天使属性也是个天赋啊)
接着在第三话,凉前辈对波奇说的话中有这么一段回忆:
“就在我对乐队感到厌倦的时候
「喂 你要是很闲就来弹贝斯吧」
「为什么」
「因为我喜欢你弹的贝斯」
听了虹夏这句话 我又想试着再组一次乐队了”
这段话是凉在鼓励波奇按照自己想法作词时所说的话,在凉交代自己重新想组乐队的理由的同时,各位也都能看出,虹夏的的确确就是一位天使,她的每次出现都会让别人走出阴霾,重拾对未来的期望。
并且这方面不得不提的一个长片段就是第五话虹夏与波奇在饮料机旁的对话,主要内容便是虹夏为当时鲁莽拉波奇进乐队这事抱歉,并简要提到了梦想一事,我觉得这里就不需要过多的措辞,直接来感受原文吧
“如果我害你迁就我了 那我要说声对不起 你想嘛 当初你加入纽带乐队 是在当时的气氛下顺水推舟的吧 小孤独 你当时说你一直想跟人组乐队 回想起来 像是你想组怎样的乐队 为什么要组乐队之类的问题 我好像从来没问过 每个人的动机都不一样吧 上台演出并不是人生的全部 想出名的办法也很多 比方说当视频博主 我有个目标 或是说梦想 所以很容易冲动 所以 我怕你为了迁就我 勉强自己 你组乐队的理由 是想出名在武道馆开演唱会吧 其实真正的梦想还要再远大一些 不过 我暂时还要对你保密 那明天也拜托你喽”
不难看出,虹夏虽然因为为了早日实现梦想而对此反应迟钝了些,但仍是非常真挚的向波奇表达歉意。这个片段不仅再次突出虹夏的小天使属性,还为第八话所揭示的梦想做了铺垫。
那么简单说完了“天使”,接下来就要说更为深刻的“梦想”话题了。
在番剧中,虹夏首次提到“梦想”这个概念还是在第五话的饮料机对话中(没错,还是那段话)。当时看完这一段我内心是非常期待的,“终于是能看到虹夏小天使外表下的另一面了”,怀揣着这样的想法,我看到了第八话居酒屋外的对话。
这段对话可以说是整部番一个重要的片段了,既交代了喜多和凉组乐队的理由,标志着波奇二阶段成长的结束,也令虹夏的人物形象饱满起来。
“我之前跟你说过吧 我还有个真正的梦想 在我还小的时候 母亲就过世了 父亲也总是不在家 身边的家人就只有姐姐 姐姐跟人组了乐队之后 怕我寂寞 去展演厅的时候经常带上我 在当年的我看来 展演厅的一切都是那么闪耀 是个非常幸福的空间 看到我的表现 姐姐便退出了乐队 开起了展演厅 繁星其实是姐姐为我创造的地方 只不过姐姐是绝对不会说出来的 所以 我真正的梦想 就是替姐姐实现心愿 成为当红乐队 让繁星变得更加出名”
这段话主要交代了虹夏梦想的由来,自幼缺少父母关爱与姐姐相依为命的虹夏相当珍重姐姐的心愿,再加上虹夏对于展演厅或者说乐队的向往,她对梦想的坚持自然是没的说的。
同时,她也在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着。比如通过了姐姐的考核,在繁星第一次成功的live,提出乐队发展的长远计划,文化祭演出等。不过梦想的实现绝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正是因为在逐梦的过程中充满坎坷,才能真正考验人的决心,并让她渐渐成熟,所谓“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对于虹夏,我觉得用一句话足以概括她的个人形象“降生于磨难,却用自身的温柔报以世界;成长于迷茫,却坚定并坚持着梦想”。
山田凉,结束乐队贝斯手,家境富裕,但是因为喜欢购置乐器总是缺钱(甚至为了帮喜多而吃草),还常常出现欠钱不还的现象,综合毒舌等因素得名屑凉。凉的学力很差,考试往往都是临阵磨枪,一旦专注于学习就会忘记贝斯的弹法,用喜多的话说,就是“脑子小到能在脑袋里滚动出声音了”。同时,凉前辈还对于个性有强烈的坚持,认为“一旦舍弃了个性,就跟死了没区别”
山田凉可谓是整部番中反差最大的一个角色了,由前期高冷帅气正经的同时略屑,到后期完全本屑暴露,生草场面频出。而这种强烈的反差感,想必也是凉前辈受人喜爱的主要原因。但凉前辈真正吸引我的地方,则是她对于「自我的音乐」的追求,和对于个性的坚持
不过在说凉真正吸引我的地方之前,还是要先说一说凉前辈在人物形象方面的巨大反差。
凉的形象可以说是随着剧情发展而不断更新换代,虽然她的形象是塌了再立,立了再塌,但真要梳理起来,其实它们之间毫无冲突,甚至还因为不同形象间的碰撞而体现出一种反差萌,同时令凉前辈这个人物立体全面起来。
凉在前中期的形象,大多是冷淡、正经而又略屑的。这里的冷淡指的是凉的社交方面,凉对于外界的态度较为冷淡,朋友只有虹夏一人,不像喜多那样是个十足的阳角。凉很喜欢独处,会在放假时独自去探索废墟,逛旧衣商店之类的。而同样是独来独往,凉前辈和波奇在这方面本质上就大不相同,波奇是因为社恐而无法融入集体,但是波奇本人还是愿意有人和她做朋友,也就是说难以走进但愿意走进集体的;那么话题回到凉前辈身上,凉其实并没有社恐,想融入集体想必对她来说不算难事,她只是喜欢独来独往,有自己独特的作风和喜好,并将独处作为一种享受。接着就该是正经了,关于正经其实也不用多说,一方面体现在凉是乐队中在波奇发挥全力之前技术最好的,另一方面则是体现在之后要说的第四话凉与波奇关于个性的谈话。而至于屑,则是凉前辈人物形象反差所主要表现的一点,配合后期的本屑暴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接下来就要说到后期的凉前辈了,后期的凉前辈人物形象可谓是发生了三百六十度大转变,前期所立的高冷等人设几乎全部崩掉,并回收前中期有关于屑的铺垫,似乎整个人就是一个大大的屑字。例如欠钱不还,乐器换票,起哄波奇念咒语,沙县小吃,文化祭威震二不良和想用波奇的乐器卖钱等。不过也正因有了后期人设崩塌的剧情与前中期人设的反差,才成就了受人喜爱,形象立体的山田凉。
现在再说回凉真正吸引我的地方,也是最能体现凉人格魅力的地方,其实番中对于凉前辈这方面的刻画并不多,主要就集中在第四话在咖啡厅和波奇的对话。在波奇被赋予了为乐队新歌作词的重任后,出于她的综合考量,波奇写了本不符合自己风格的歌词,并向凉展示了歌词。而凉前辈则从波奇的一句“啊 这个 我觉得有当红乐队的感觉 还不错”中,看出了波奇对于作词的顾虑,便有了以下名言
“我跟你说过没 我以前待过别的乐队 我曾经很喜欢那青涩却坦诚的歌词 但大家为了红 变得越来越拼 歌词的风格也越来越随大流 我不喜欢这样 于是就退出了 退出时还起了点纠纷”
由此不难看出,凉对于个性与「自我的音乐」是非常重视的。她能因为它们而退出原乐队并厌倦乐队,也能因为它们而重拾组乐队的想法并加入结束乐队。同时,随着一句“所以 你不用想太多 逼自己写这种无聊的歌词 照你的喜好写吧”既向波奇准确传达了她对于个性的坚持,也告诉波奇“没必要随波逐流,只需遵从自己内心,依照自己喜好而行”的道理,为波奇后续的成长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当然,不仅仅是个性与「自我的音乐」,凉前辈对于个性和乐队的关系也有独到的见解,在开导波奇时,凉说“个性缤纷的人聚集起来 融汇成统一的音乐 这将成为结束乐队的色彩”。而结束乐队也正如凉的这句话一般,四个怀揣着不同理想,拥有着不同个性的少女们在命运驱使下聚集到名为「starry」的一方天地中,将汗水与理想融入乐队,共同铸就只属于她们的音乐,并令结束乐队闪耀出璀璨的光芒。
综上,我觉得凉就像一位披着愚钝外壳的智者,平日深藏不露,在关键时刻为他人拨开迷雾;她也更像是一个稻草人,只默默地伫立并守护着自己的稻田:不关心头顶掠过的飞鸟,不关心路旁飞驰的车马,也不关心周边林立的高楼大厦。时过境迁,她还伫立在那里,于事事云淡风轻,于内心深处却仍坚持自我。
喜多郁代,结束乐队主唱/吉他手,是整个乐队最阳光的一人,也是最像jk的一人。因为喜多名字的日语发音和日语中“来了”“走了”的发音相同,就像冷笑话一样,故因此被观众戏称为归去来兮女士,且喜多因为名字问题曾在第一次庆功宴上怼店长说“有着「星歌」这种好名字的店长是不会懂的”。同时在番剧之外还流传有ed竖中指的名梗。
老实说,在给喜多写评价的时候,我的思绪是十分混乱的。虽说喜多、凉和虹夏都是为了塑造波奇的形象而存在,但单从番剧中的表现来看,我觉得喜多的形象很单薄。同为主要配角,凉和虹夏都有鲜明的个性和饱满的形象,而反观喜多,她在番中给我的印象更多只是一个崇拜凉前辈的十足的阳角。就在我对喜多的评价部分充满迷惘的时候,还是虹夏的一句话点醒了我,让我面对喜多时有话可说,也就是这部分的小标题——“只是向往着和大家一起”。
关于这句话,就不得不提到第八话中虹夏的话了(没错,还是那段),在谈及每个人加入乐队的理由时,虹夏对于喜多的理由是这样理解的
“喜多很向往跟大家一起做些什么”
虽然突然摆这一句话很显突兀吧,但是结合整部番来看,这句话便很容易解释了。
首先,喜多向往,但同时也很冒失。我认为喜多是那种头脑一热做事就有些不计后果的,就像喜多因为崇拜凉而以吉他手的身份加入结束乐队,但她并不会弹吉他(甚至把六弦贝斯误当成吉他练习),结果这就导致了喜多在演出前夕逃出乐队,不仅被凉前辈误以为死了而供起来,还喜提“逃跑的吉他手”的美誉(bushi)。
而且在文化祭演出节目报名时,喜多因为很想让波奇参加文化祭演出,在知道申请表是波奇亲手扔掉的前提下将它交了上去,就因为喜多一时的冲动,给波奇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啊。不过也算是因祸得福吧,喜多的这一行为不仅让波奇坚定了参加文化祭的决心并对其开始期待,促成了波奇的再次成长(成长这玩意还真是贯穿全文啊),同时还让观众们看见了一副橘势大好的场面。
这里插一段与主题关系不大的话,其实从文化祭演出之前也能发现喜多的一个性格特点。在第十话喜多和波奇坦白之后,喜多转而去找凉来练习吉他(之前喜多一直是找波奇练习),这很明显是喜多怕打扰波奇练习,所以,喜多是很为他人着想的。
其次,正因喜多向往,才有了前进的意志。这其实很好解释,正因为喜多崇拜着凉,所以她才会苦练吉(贝)他(斯),只为了加入结束乐队;正因为喜多希望着波奇参加文化祭,所以她才会故作不知情将报名表交上去;正因为喜多向往着跟大家一起做些什么,她才有了前进的意志,有了为之奋斗的毅力。
当然,喜多活泼开朗的属性倒也不是什么坏事啊。喜多这样的性格在乐队中就像一个调和剂,为略显阴沉的乐队蒙上一层积极的色彩。而且,就像凉说的一样,让喜多这样的人唱一些极其阴沉的歌,不也挺有意思的么。
最后就是对于喜多的一些杂感了,要说喜多这阳角真不是白当的啊,在第九话中,可以得知喜多暑假安排的满满当当,以至于没有时间搞搞团建什么的,而且在后面乐队全体游玩的途中,另外三人都累的东倒西歪了,唯独喜多不只是坚挺,甚至还好像没尽全力一样,感觉就是喜多背着那三个人活生生走到顶点也对喜多损耗不大。再有就是各位喜闻乐见的电子榨菜了,不得不说,女仆装加持的喜多念完咒语以后就算是对着隔了三天夜的饭也有吃下去的欲望了。
所以喜多从来都不是什么单薄的阳角,她既是波奇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对未来充满向往的,并为之努力的结束乐队成员。
综上,这便是由后藤一里、伊地知虹夏、山田凉和喜多郁代所组成的“結束バンド”成员们的样子。
首先,对于能看到这里的观众们,表达我真挚的谢意。
该篇专栏于23年2月初动工,于23年5月27日完结(本来还是想赶一波热度的,现在看来是没机会了),其最初目的是表达对本番剧的喜爱,让看过番剧的各位对结束乐队成员有更深刻的认识和让没看但想看的各位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不过因为写的时间跨度大,再加上本人文笔也好不到哪去,所以这专栏早就水的偏离目标了吧(拖延真可怕……)。所以到了结尾,这个专栏其实就相当于在满足我的想写作的心吧,那么最后的废话就到这里了,希望各位能发表不同见解,骂的时候也请骂的轻点。
我们下个专栏(可能)再见。
关键词:
Copyright 2000-2021 by www.jiaoyu.henu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 : 5855973@qq.com